2024年12月末,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約為3.43%,同比下降0.36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255.68萬億元,同比增長7.6%,2024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8.09萬億元;2024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08.34萬億元,同比增長8%……中國人民銀行1月14日披露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金融支持實體“成色”足。
“總體看,2024年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在14日國新辦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介紹稱, 2024年1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0%,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7.3%,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7.6%,都高于名義經濟增速。貸款利率穩步下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約為3.11%,同比下降0.88個百分點。
總量合理增長背后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兩次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共1個百分點,兩次下調央行政策利率共0.3個百分點,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合理增長……2024年,人民銀行堅持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先后四次實施了比較重大的貨幣政策調整,助力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貨幣政策也持續加大對重點領域支持力度。2024年,人民銀行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持續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強度和水平。在綠色金融方面,優化碳減排支持工具,在上海試點將支持范圍擴展到低碳轉型,引導更多信貸資源投向綠色低碳發展。在普惠金融方面,將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從2%降到了1.75%,額度增加了1000億元。
組織實施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五大專項行動。在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方面也持續發力,不斷加強制度和市場建設。
“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這‘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介紹,目前各領域政策框架基本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五方面都實現了全覆蓋,成效持續顯現。
記者從人民銀行獲悉,2024年末,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3%,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4.6%,涉農貸款同比增長9.8%,2024年三季度末,綠色貸款同比增長25.1%。
“這些貸款都顯著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說明信貸結構是在加快優化進程中的。融資可得性明顯提升,普惠小微授信戶數超過6000萬戶,已經覆蓋了約三分之一的經營主體;科技型中小企業獲貸率接近50%。”鄒瀾表示。
按照中央“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要求,人民銀行2025年將落實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五篇大文章”仍是金融支持重點領域。
開年半個月來,銀行業已全力加大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力度。工商銀行北京分行開年以來累計投放普惠貸款12億元,科技貸款近120億元,綠色貸款超250億元,其中綠色貸款融資覆蓋全部綠色產業。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積極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完成授信項目儲備超過1000億元,涉及能源、交通、裝備制造等領域。中信銀行合肥分行總經理張金山對記者表示,截至2025年1月3日,中信銀行合肥分行人民幣一般對公貸款較年初就已增加60億元,主要投向聚焦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光伏、新能源汽車等行業。
鄒瀾指出,人民銀行還將進一步完善頂層制度設計,制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導意見,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細化政策舉措,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包括強化正向激勵,加強與財政政策配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和優化信貸結構,以及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激勵約束機制等。
談及下一步貨幣政策思路,宣昌能透露,下階段,宏觀經濟政策還將進一步強化逆周期調節,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保證寬松的社會融資環境。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在保持金融業健康經營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科學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稱,總體上看,2025年開年宏觀經濟及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以及外部經貿環境變化等,將是決定一季度降息降準落地時間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 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 貨幣信貸總量穩結構優 貨幣政策 融資成本穩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