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業迅猛發展,催生了許多新業態,直播就是其中之一。直播為互聯網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創新活力,還伴隨著一系列風險。近年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法律法規逐漸完善,網絡直播活動中的違法違規現象大幅減少,但部分主播的行為仍需進一步規范,對直播賬號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勢在必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此,抖音于近日推出新版“健康分”管理制度??傮w來說,作為主播分類分級管理舉措,平臺將根據主播日常直播行為予以賬號“健康分”,并依據分值對主播賬號采取階梯式管理。針對健康分較低的主播賬號,平臺將采取減少直播推薦,限制使用PK及打賞功能,中止違規直播收益資金提現,甚至回收直播權限等措施。
進一步完善健康分制度 加強主播賬號管理
作為擁有大規模直播生態的互聯網平臺,更需要抖音不斷創新治理舉措,加強行業自律,是維護互聯網絡空間秩序健康發展的題中之義和關鍵所在。新版“健康分”管理制度的推出,不僅能夠維護直播領域的商業秩序,還能防范直播可能給普通公眾帶來的潛在危害。
早在去年4月,抖音直播就曾推出健康分管理制度,主要面向公會機構,對“健康分”小于或等于50分的公會予以清退并公示通報。過去一年,共處罰公會多個。在管理機構的基礎上,本次新版健康分管理制度,將面向范圍更大、監管難度更大的主播群體。
具體來說,納入管理范圍的主播健康分初始分值為100分,部分經過專家或專業認證的主播初始分值為120分。而扣分力度由違規嚴重程度和主播等級共同決定。根據違規行為的嚴重程度,每次將予以1-8分不等的分值扣減。此外,考慮到違規行為對平臺和觀眾的影響,針對粉絲數或直播間平均觀看人數高的主播,平臺將額外多扣減1-5分健康分。
當主播健康分低于50分時,就有可能面臨一系列處罰。比如,主播健康分低于40分,將無法進入直播間榜單并禁止使用PK功能。如低于20分,將在前述管理措施的基礎上關閉禮物功能,主播將無法獲得打賞收入,違規收入也將被禁止提現。這意味著,主播日常行為也將被納入管理范圍。
此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七部門曾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行業的正面引導和規范管理,重點規范網絡打賞行為,推進主播賬號分類分級管理,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
抖音本次更新“健康分”管理制度,就是為了進一步落實網絡主播分類分級管理要求。不僅如此,抖音直播上線主播和機構健康分管理體系的同時,還也會根據其創作優質內容、參與培訓學習等行為加分,引導主播與機構健康規范發展。
據悉,健康分管理制度于9月7日開始試運行,今年11月底正式上線。為幫助主播熟悉及了解相關規則,健康分試運行期間僅扣分,不執行具體處罰。正式上線后,分數不切換,按試運行分數執行管理。這可以理解為,試運行期間,主播健康分分值仍延續當前健康分分值,同時老健康分節點處罰不再生效,新健康分節點處罰暫不執行。
多樣化管理舉措 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8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凤@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這說明,隨著互聯網受眾群體越大,對主播賬號進行管理越勢在必行。
抖音直播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一直在嘗試和探索分級分類的階梯式管理手段,避免“一刀切”也避免“管不住”。抖音希望通過健康分等多樣化管理舉措,打造好內容、好生態、好機制的網絡直播平臺,也為網絡直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今年4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及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抖音直播共同發起《直播行業發展倡議》。《倡議》提出,平臺應豐富直播內容、倡導理性消費、守護未成年人,并加強對主播和機構的規范管理。此外,平臺應踐行社會責任、堅持健康發展。
在今年4月舉辦的2023抖音直播行業生態大會上,中央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副局長李云峰表示,中央網信辦等三部門開展“清朗·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專項行動以來,在直播平臺共同努力和直播服務機構配合下,網絡直播領域亂象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切實根除網民反映強烈的、影響網絡生態的亂象,防止反復反彈還需持續用力。
圍繞平臺規范治理,抖音已經推出了多項行之有效的舉措,并取得一定成效。比如,抖音直播嚴格禁止未成年人消費,并升級了預防未成年人直播消費的巡航和攔截機制。截至2022年5月的數據顯示,系統日均攔截疑似未成年用戶消費帳號超過12萬個。
強化行業自律、提升平臺和主播等主體責任意識,已成為促進直播業態健康有序發展、推動網絡直播產業持續規范向好的重要共識。營造良好網絡氛圍,促進直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這離不開政府部門、平臺企業、社會公眾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治理。
未來,抖音將繼續攜手行業及社會會各方一起,讓更多優質正向的內容被生產、認可和消費,提高公眾對直播及打賞消費的理性認識,同時堅持平臺治理的高標準、高要求,搭建解決不良直播現象的長效機制,落實監管要求,助力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胡笑柯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