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在4月18日舉辦的第29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智慧廣電網絡服務創新論壇上,華數科技、歌華有線、廣東廣電、江蘇有線等機構圍繞智慧廣電網絡在城市社區、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文化大數據等領域服務展開討論,探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廣電行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模式方法,為智慧廣電網絡服務高質量發展把脈開方。
一、智慧廣電網絡服務領域多向拓展延伸
(資料圖)
為城市社區提供基于廣電的智慧服務方案。廣電機構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綜合指揮中心,實現城市社區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公共服務的高效性。例如,華數與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合作,針對醫院、商業綜合體、互聯網產業園、地鐵站、學校、濱江全域道路等重點區域,通過交通流量采集、信號控制、停車管理、違法管控等系統的集成和優化,提升城市交通業務管理水平;江蘇有線在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打造的基層治理平臺覆蓋多種應用場景,針對大氣污染、垃圾亂倒、非法種植、車輛違停、流動攤販聚集、工地施工安全、商鋪火災隱患、鄉村秸稈焚燒等社會治理問題進行精準干預,實現了全鎮的智慧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城市運行的感知力、公共資源的配置力、異常情形的預測力和突發事件的干預力等。
為家庭提供以視聽為核心的智慧應用服務。廣電機構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個性化、多樣化、智能化的視聽服務,提升用戶的觀看體驗和生活品質。例如,中國廣電湖南公司的廣電5G智慧云平臺囊括湖南80余家融媒體中心的資源,可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個性化的大屏應用,實現手機、電腦、IPAD與電視大屏的視頻會議和視頻通話;歌華有線為用戶提供在線課程、輔導和咨詢等服務,既利用有線電視網絡的覆蓋優勢,保證用戶穩定和安全的學習體驗,又利用互聯網技術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深圳天威視訊有限公司為用戶提供高清、流暢、沉浸的視頻體驗和體系化的家庭物聯網的應用服務,并通過開放的合作模式,推動智慧家庭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價值提升。
為鄉村公共服務提供信息化支撐。廣電總局在推進農村廣播電視網絡雙向化、光纖化改造,提升廣播電視網絡技術承載和綜合服務能力的基礎上,推動各地廣電機構利用廣電網絡和技術,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信息化服務,建設“一村一屏”“一戶一機”等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廣播電視節目和互動功能提供多元化的村務公開、政策宣傳、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娛樂消費等內容。例如,廣東廣電網絡建成智慧廣電鄉村振興省級公共服務平臺,打造“鄉村黨建”“鄉村治理”“鄉村文明”“鄉村創業”等功能板塊,在全省20個地市開展試點項目建設,形成黨委統籌部署、專業子公司技術支撐、地市分公司落地實施的工作格局。中國廣電四川公司建設的四川智慧廣電鄉村工程能力平臺完成2000個農村整體網絡改造,實施千兆寬帶入村,并組建“廣電管家·特殊服務隊”,為養老機構、老年家庭、留守家庭等開展深度專屬服務,實現農村廣電公共服務的跨越式升級。
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貢獻力量。廣電機構積極參與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與國家文化大數據中心合作建立區域文化大數據區域中心,為文化產業提供數據支撐和服務。例如,江蘇有線承擔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中心和國家文化專網的建設與運營,為公共文化機構提供數據存儲、國家文化大數據各類系統以及接入文化專網等一攬子服務;貴州廣電的CCDI數字內容超算中心建設了基于區塊鏈、數字身份等技術的數字內容安全保障體系,為廣電用戶提供文化數字內容的版權保護和隱私保護。部分廣電機構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推動文化遺產數字化、標簽化和共享化,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為文化傳承和弘揚提供更多更好的渠道。例如,中國廣電云南昆明公司將VR技術與數字博物館采集技術進行結合,對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進行全景數字化數據采集,通過三維空間重構方式進行合成,轉換成真實的文物三維模型空間及全景,全息展示當地紅色革命歷史文化傳承。
二、新時代智慧廣電網絡服務體現三大特點
深度挖掘數據價值,開發適應物聯網時代生活需要的智慧軟硬件產品,構建多媒體、多技術、多終端、智能協同的生態鏈和雙效兼得的價值鏈。例如,天威視訊的家庭平臺與應用服務基于云端和智能技術,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語音化的交互和服務;智慧廣電鄉村振興試點工程通過廣電系統的優勢建設云平臺,通過電視大屏、手機、戶外大屏等終端,為農村地區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提升了鄉村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歌華有線基于有線+5G融合網絡,利用“云、網、端”承載能力,打造“專網+平臺+終端+內容”的服務體系,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智慧廣電的紅色基因庫建設實現了文化遺產的線上線下融合傳播,突破地域、時間、媒介限制,讓更多的人參與和享受文化遺產保護的成果。
與各類內容提供商、應用開發商、硬件廠商等合作伙伴進行深度融合,為用戶提供豐富、優質、多樣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促進和延伸相關產業發展。例如,廣東智慧廣電鄉村振興試點工程推動智慧廣電與鄉村產業、文旅資源、特色文化等的深度融合,開展直播帶貨、文旅推介等活動,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歌華有線依托中國廣電數字教育發展中心,聯合各省網公司,與教育系統內外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共建廣電教育生態;江蘇有線與高校等企事業單位開展文化資源大數據服務技術落地合作,確保研究成果和產業深度融合應用,激發文化產業創新活力。廣電機構在博物館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工程建設中也協調VR、AR以及動態捕捉、觸控感應等交互技術合作方共建,推動了廣電文化大數據產業的整體發展。
強化安全保障能力,構建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新型廣電網絡,為智慧社區和文化大數據等領域提供網絡安全保障。中國廣電湖南公司的廣電5G智慧云平臺利用全省有線電視專網,采用三級等保安全防護技術,確保云平臺安全可靠;江蘇有線的文化大數據為文化資源數據的存儲、傳輸、交易和文化數字內容分發提供國家文化專網,服務華東六省一市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維護文化數據安全;智慧廣電的紅色基因庫建設過程中也利用云計算、物聯網、5G等技術,實現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監測、精準化保護。
三、智慧廣電網絡服務的發展進路
智慧廣電網絡服務既要拓展黨和政府服務的范圍,又要創新業務模式,拓展各領域應用場景,在競爭中不斷創新,在合作中不斷共贏,并在網絡安全和機制保障的前提下,實現高質量發展。
提升業務創新和個性化服務能力。為應對用戶需求的復雜性和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智慧廣電網絡服務提供商要強化與用戶的連接,加強與用戶的溝通反饋,了解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喜好,及時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提供更加個性化、差異化和精準化的智慧廣電解決方案。同時要提升自身的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能力,以敢為“天下先”的干勁錨定自身優勢,借鑒成功經驗,創新業務模式,培養后備人才,向數智全業務轉變。
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合作。在多屏共生時代,積極推進廣電系統信息、資源整合融合,以數據、內容、產品共享鏈接大屏小屏,依托全國有線電視網絡互聯互通平臺,建設統一業務網絡。加強廣電與業界合作,建立科技研發和應用創新聯盟,并利用有線電視網絡的技術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加強與相關合作伙伴的協作和共贏,同力協力將智慧廣電網絡服務產業越做越大。
加強數據安全防護和制定關鍵領域統一標準。加強網絡建設和維護,利用大數據技術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威脅和網絡異常行為,保護國家和個人的信息安全,同時制定數據采集、存儲、清洗、分析發掘、可視化、隱私安全等關鍵領域的統一標準,實現不同公司之間智慧廣電服務數據的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和全面共享。
加強頂層設計、示范引領和機制保障。智慧廣電網絡服務往往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和行業領域,需要統籌協調各方利益和責任,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指導,明確各方職責和權限,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協作機制。鼓勵各地廣電機構相互學習借鑒、交流協作,推廣智慧廣電服務成功經驗。積極爭取地方黨委和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立健全基層廣播電視運維體系和服務長效機制。
(作者單位: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實習生董澤萱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