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推會在4月19日舉行,作為疫情開放之后首次于線下舉辦的春推會,這屆活動備受業內關注。從現場情況來看,今年的春推會果然不負眾望。500+劇集參展,包括華策、正午陽光等在內的頭部影視公司齊聚盛會,以愛奇藝為代表的平臺方也蒞臨會場。圍繞劇集創作風向的論壇更是干貨滿滿,透露出劇集市場的全新風向。
多個題材迎來新風口,愛奇藝呼吁“長期主義”
今年的春推會,聚集了一線行業“大咖”,他們從不同視角帶來關于內容的觀察和思考,干貨滿滿。尤其是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和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的主題演講,字里行間透露出不少內容市場的新“風向”。
(資料圖)
其中,李京盛會長對當下劇集市場的八個趨勢總結如下:
1,主題性創作將走向常規化和精品化。
2,古裝劇脫虛向實,歷史劇蓄勢待發。
3,革命歷史題材正在努力尋求新內容、新類型和新表達的趨勢。
4,現實題材劇的當下性和年代性相交織的趨勢正在形成。
5,懸疑涉案劇在挖掘社會內涵和探索人性深度方面更成熟。
6,新題材類型和新表達方式不斷出現。
7,電視劇和網絡劇進一步融合和互補。
8,文學和影視雙向奔赴。
從上述分享可以看到多個題材領域的新“風向”。比如前幾年大量出現的獻禮劇和主題性主旋律劇,未來將不會密集出現;包括《夢華錄》《風起隴西》等在內,以依托真實歷史創作的古裝劇,將成為古裝劇的新創作風口;以《人世間》和《風吹半夏》為代表的時間跨度較大的年代劇大有可為;以《三體》和《開端》為代表的創新題材,也將迎來更多機遇。
龔宇博士則從平臺出發,帶來不同視角的觀點分享。在他看來,當下行業正在回暖,前途光明,有思想、有思考的作品依然是觀眾的剛性需求。從業者必須堅持長期主義,只圖短期暴利,必然要付出代價。
具體到愛奇藝的內容開發方向,龔宇也分享了五個觀點:
第一,在追求作品多樣性的前提下,追求高品質。保證內容多元化,追求精品化。
第二,呼喚創新,呼喚新人,為有新意的作品和新人提供更多試錯空間和鍛煉機會。
第三,戲為大,不迎合。內容方要堅持內容為先,不能因迎合平臺、粉絲而犧牲劇作品相,也不能為了迎合爆款而扎堆同一類作品。
第四,依托科技,提升管理水平。人工智能在內容領域大有可為,依托科技創新,不僅能加強管理,提高效率,還能為內容開發降低成本。
第五,懂政治,講政策。不管是創作人員還是平臺和制作公司,都要遵循國內的創作語境。
從上述分享不難看出,以愛奇藝為代表的視頻網站已經摒棄“唯流量論”的思維,轉而追求有新意、有質感、更符合政策導向的多元化精品內容,并積極引入科技力量,實現內容產業的技術迭代,以降低開發成本。
平臺從源頭杜絕題材扎堆,人工智能或將掀起新一輪洗牌
春推會的劇集論壇,也是行業最關心的活動。此次的劇集論壇圍繞“大視聽時代劇集創作的類型化和精品化”展開,平臺方、影視公司和創作者們,分別分享了不同視角的感悟。
愛奇藝專業內容業務群總裁兼首席內容官王曉暉表示,創造精品,一是需要尊重和包容創作者,為創作者提供服務,因為平臺有數據,能洞悉用戶喜好。二是需要預判題材趨勢,杜絕重復的題材類型,為此,愛奇藝放棄了不少已經開發完成的劇本,僅劇本損失就高達上億。
為了孵化精品,愛奇藝組建了類型多樣化的工作室,和體系完善的中后臺。從影視規劃,到影視研發管理中心,和廣告會員銷售等,一個劇本最少過八關。影視中心和策略中心把控題材數量,策略中心考察內容品質是否符合要求,研發中心從技術創作角度考慮劇本是否和以往作品有差異,制片管理中心從成本角度考察作品性價比,還有銷售部門、衍生部門等,一起保證降低作品失誤率。
為了讓作品不踩中政策誤區,愛奇藝同時要求團隊人員加強政治學習。“對政治史、黨史、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等,全系統所有人三五年必須過一遍。做好以上幾個方向,不能說保證多出精品,起碼少出次品。”
不難看出,經歷了前幾年的摸索,平臺已經在“痛定思痛”中積極反思,尋找開發精品化劇集的內容之道,或許這也是愛奇藝近兩年能分別打造出《人世間》《狂飆》等佳作的原因。
而作為劇集內容的出品方和制作方,以華策、正午陽光、靈河文化等為代表的影視公司,也在探索自己的精品內容制作路徑。
華策影視集團董事長趙依芳表示,從業30多年來,行業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發展、調整和治理,當下再次來到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十字路口。在她看來,沒有資本,行業無法出精品,必要的成本是高質量的保證。但制作方不能被資本卷著走,為此,整個行業都經歷過很多痛點,對待資本,一定要把牢分寸和尺寸。
在內容層面,她堅定表示,華策影視一定會尊重藝術家,敬畏生活,敬畏時代,敬畏觀眾。“華策影視臺前幕后的所有人,如果對內容、藝術家、電視劇沒有敬畏心,就離開華策影視。我們吃的是這碗飯,就要內容為王、精品為王。”
作為內容市場的高口碑“專業戶”,正午陽光一直有著不錯的“觀眾緣”。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現場分享了公司為扶持創作新人發起的“光合計劃”。正午陽光在官微征集投稿,收到680多個稿件,從中篩挑出12份稿件投資開發,每個項目投資20萬到50萬不等,最終播出8部。
行業需要新人,新團隊也需要機遇,只有不斷涌現新生力量,才能從源頭為創作生態帶來活力,這才是光合作用最大的價值所在。
打造了《三體》的靈河文化,也帶來新的視角,據靈河文化(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白一驄表示,他對人工智能特別關注。今年為止,靈河文化公司內容已經開始使用chatGPT用于項目開發。“《三體》當年在研發階段,我們花了三年時間做了五六千張圖,而如果今天來做,或許兩個月就可以完成。未來5到10年里,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這個工具,很有可能會被淘汰。”
對于一線創作者來說,精品化和類型化同樣是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曾創作了高口碑劇《警察榮譽》的編劇趙冬苓表示,類型化創作是門大學問。從她個人的創作經驗來看,傾聽觀眾反饋非常重要,《警察榮譽2》的靈感也來自觀眾評論。此外,創作者應該關注社會現實。“我覺得劇作家和作家需要關注社會現實,對現實有話說,你的作品才有話說。”
而《狂飆》導演徐紀周則表示,“《狂飆》的誕生要感謝中央政法委、廣電總局,以及愛奇藝的指導,來自主管部門和平臺方的支持,為創作者們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所以作品才能把時間維度拉長,用20年的篇幅講中國高速發展變革中發生的事。”
《狂飆》的成功或許很難復制,但這部作品誕生的背景,是整個行業對類型化、精品化內容的積極探索。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春推會最大的意義或許在于,讓平臺方,制作方和創作者,在復盤和展望中,一起面對劇集市場當前的機遇和壓力,并朝著相同的方向一起努力。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