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電視劇市場在數據上呈現出錯綜復雜卻又層次分明的特征,“減量提質”一直在進行:從“量”上看,是一個典型的“小年”,生產量、發行量和播出量處于歷史低谷;從“質”上言,可謂一個“大年”,在現實主義創作理念指導下,各類型百舸爭流,不僅都市生活、社會倫理兩大類題材依舊堅挺,而且時代變遷、當代主旋律、青春、商戰、奮斗勵志、重大題材等昔日小眾題材亦成長變大。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深入市場肌理,現實佳作閃耀熒屏,構筑精品矩陣,傳播主流價值觀。本文基于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簡稱 CSM)全國市場和64城市數據,淺顯盤點電視劇市場的播出與收視特征。
一、市場總量
(資料圖片)
01 供給側 :冷熱交替,電視劇獲批發行量創歷史新低
我國電視劇市場在供給側出現了“一冷一熱”的兩極格局:
一是上游市場采取“冷靜自省”的態度。一方面,國家廣電總局繼續嚴控新劇的審批量,獲得審批發行的電視劇數量連年下滑,疫情三年期間下行態勢不變。2022年,全年全國生產完成并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僅160部、5283集,年度削減34部、1439集,跌至歷史新低(圖1);平均每部集數是33集,年度縮短1.6集,成史上“最短劇集”。另一方面,制作公司資金短缺、生存困難,主動減少了劇集的開發——2022年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劇目是472部、15429集,年度同比減少5-6個百分點。這一串數據的背后既體現出政府“減量提質”的決心,也折射出制作方對于市場變化的應對態度。隨著疫情的結束和經濟發展的需求,電視劇制作市場的寒意有望一定程度回暖。
圖1 近年來全國生產完成并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數量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二是現實題材越來越“熱”,當代劇“炙手可熱”。數據顯示,現實題材已成政府主推類型和市場投資重點,雖然在絕對量上也在連年不斷減少,但占比一直在提升:2018年占63.2%,2020年達到71%,2022年更是突破80%。其中,當代劇一騎絕塵,從2018年不足60%到2022年的近79%,5年來比重漲幅超過20個百分點。相比之下,近代劇和古裝劇比例出現大幅收縮,2022年處于歷史最低值。
表1 近年來全年全國生產完成并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題材占比
數據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02 輸出端 :穩中有變,電視劇收視比重平穩中微降
電視劇“穩字當頭”,多年來地位穩定,構成了我國電視內容市場的播出和收視主力,疫情期間尤其充當了人們舒緩情感的潤滑劑。全國市場,電視劇播出比重2020年增加到34.8%,收視比重2021年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35.9%。2022年,電視劇仍是各類節目中的龍頭,播出比重是28.8%、收視比重是35.1%(圖2)。從供求結構上來看,電視劇在大屏上“供不應求”,吸引了觀眾最多的注意力,長期充當中流砥柱。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多媒體時代的多屏分流,已經對大屏造成威脅:2022年,全國電視劇市場人均總收看時長同比減少1115分鐘;人均收視時長跌破30分鐘、減少3分鐘。如何保持這塊蛋糕不被其他競爭對手繼續分割,電視大屏仍需努力。
圖2 近年來全國市場電視劇播出與收視比重(歷年所有調查城市,全天)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
03 上星端 :上新不足,晚黃檔首輪劇播出量跌至谷底
我國上星頻道晚黃檔是電視劇市場的兵家必爭之地,然而近年來電視劇不重復播出部數連年直降,2022年是317部,同比下滑23部。上星頻道晚黃檔首輪劇部數也每況愈下,2020年是113部,2021年是107部,2022年僅100部(圖3)。
在所有上星頻道中,有能力購買和播出首輪劇的成了少數派,播出二輪劇的成了多數派。2022年,有52%的上星頻道在晚上黃金檔只播二輪劇。在上星頻道晚黃檔所播劇目中,首輪劇部數比例也不容樂觀,2022年占比僅32%。
二輪劇成了上星頻道晚間黃金強檔的“內容食糧”,疫情期間播出量如下:2020年230部、2021年226部、2022年209部,連續三年播出量均是首輪劇的兩倍有余。
圖3 近年來上星頻道晚黃檔電視劇不重復播出總部數和首輪劇總部數走勢(19:30-21:30)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
二、競爭格局
01 不同頻道組份額瓜分 :兩個上升、一個下降
全國市場電視劇收視盤子里,“遙控器拉鋸戰”硝煙彌漫。近年來上星頻道和地面頻道電視劇收視份額呈現“七三開”的格局:上星頻道整體約占70%,地面頻道合計約占30%。
和2021年相比,2022年的電視劇收視份額出現了“一降二升”的局面:省級上星頻道出現五年來首次較大跌幅,占比跌破48%,年度下降7.8個百分點;中央級頻道組逼近22%,上升3.2個百分點;省級非上星頻道組狠狠漲了一截,以23.7%的占比提升了4.5個百分點(圖4)。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鮮明凸顯出各級頻道在爭奪觀眾注意力的大戰中競爭優劣勢的波動。
圖4 全國市場不同頻道組的電視劇收視份額分布(歷年所有調查城市,全天)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
02 上星頻道晚黃檔競爭格局 :內卷時代的“永平調”
上星頻道晚黃檔早已步入內卷時代,“卷卷不休”的結果之一是電視劇連年奏響“永平調”。對比疫情三年期間頭部十大上星頻道晚黃檔的電視劇年度平均收視率變化,可以發現2022年盡管一線上星頻道電視劇平均收視率出現了普降,然而各個梯隊成員之間的“扁平化”依舊構成了共同特征。2022年64城市組,晚黃檔電視劇年度平均收視率超過1%的第一梯隊里,湖南衛視以1.33%的收視率重奪冠軍,浙江衛視以0.07%的差距位列亞軍,季軍中央臺綜合頻道是1.18%,江蘇衛視僅差0.02%位居第四。電視劇年度平均收視率在0.5-1%區間的第二梯隊里,上海東方衛視和中央臺八套分獲0.91%和0.85%,相差無幾;電視劇平均收視率低于0.5%的第三梯隊里,廣東衛視、安徽衛視和深圳衛視收視率在0.41%-0.45%區間波動,彼此之間最多相差0.04個百分點(圖5)。
圖5 頭部上星頻道晚黃檔電視劇年度平均收視率(64測量儀城市組,19:30-21:30)
數據來源:CSM媒介研究
三、題材類型
各級頻道晚黃檔的電視劇題材呈現出“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播出策略,在2022年各顯其能。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兩個電視劇主播頻道花開兩朵、差異互補。中央臺綜合頻道基本以厚重、宏大題材為主,根據時代需求不斷調整特定題材播出量,以“高密度高集中”的方式傳遞主流價值觀。其在2022年晚黃檔播出時長最大的是時代變遷和當代主旋律劇,各約占30%左右;奮斗勵志劇占近15%,都市生活占近8%,農村劇和社會倫理各占4-5%;2021年占比超過40%的重大革命劇則下調到2%;還播出了1部青春題材劇《超越》,成為一道靚麗風景。中央臺八套晚黃檔劇類更加多元化,“三大類”打頭陣:時代變遷劇以23%占比一躍成為最大題材,社會倫理和都市生活劇各占約20%左右;還包括軍事斗爭、奮斗勵志、軍旅生活、反特/諜戰劇等。
省級上星頻道晚黃檔劇則試圖采取走“平衡木”的戰術,在保證主旋律宣傳效果的同時,同時兼顧市場化需求:播出比重超過10%的四大類相對均衡:都市生活、時代變遷、重大革命、反特/諜戰劇,占比皆在10-12%區間浮動。此外,當代主旋律劇占9.6%,社會倫理劇占7.7%,透露出省級上星頻道在主題性題材和自創性題材之間試圖兩手抓且要硬的意圖。
地面頻道在64城市的晚黃檔主播題材以“三駕馬車”為首:軍事斗爭劇占比最大達20.5%,其次是反特/諜戰劇占17.5%,近代傳奇劇占11.3%。第二矩陣包括社會倫理、都市生活、時代變遷劇,占比均超過7%;重大革命、言情、涉案、當代主旋律、奮斗勵志、農村、軍旅生活、懸疑劇等也有少量播出(圖6)。
圖 6 2022 年不同頻道組晚黃檔電視劇各類題材播出時長所占比重(64 測量儀城市組,上星頻道 19:30-21:30,地面頻道 18:00-24:00)
責任編輯:房家輝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