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通信設備市場的百年老店,愛立信見證了無數次技術和產業變革,也是唯一一家從1G到5G都全程參與的通信設備商。
而在業界家喻戶曉的《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為移動通信行業持續做出市場預測和分析,對于行業發展具有指導意義。近日,《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2022年11月刊對于在宏觀經濟挑戰下的5G增長進行了分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愛立信執行副總裁兼網絡業務負責人Fredrik Jejdling表示:電信運營商將繼續部署5G,固定無線接入的增長勢頭正在加快。此外,全球移動網絡數據流量每兩年就會增加一倍。為了減少環境影響,不斷增長的數據流量需要通過智能網絡現代化進行管理,采用網絡性能和節能功能的平衡方法,打破移動網絡中能源使用不斷增加的趨勢。如本報告所述,運營商正在采取行動,部署最新一代的高能效無線硬件和軟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智能地運營現場基礎設施。
2028年5G移動簽約數將達50億
盡管全球經濟疲軟,地緣政治充滿不確定性,但是運營商仍在繼續部署5G,目前全球已有228家運營商推出商用5G服務。5G獨立(SA)網絡的部署也在繼續,已有35家運營商在公共網絡中部署或推出了5G SA網絡。運營商為消費者推出的最常見的5G服務是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固定無線接入(FWA)、游戲和一些基于AR/VR的服務。
與此同時,5G簽約用戶數仍在強勁增長。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5G簽約數增長了1.1億,達到約8.7億,預計到2022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10億,其中北美和東北亞的5G簽約滲透率最高(約為35%),其次是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為20%),再次是西歐(為11%)。
愛立信預計,到2028年底,全球5G簽約數將達到50億,占全部移動簽約數的55%。相比2009年推出的4G,如今5G的簽約增長率要比4G快,預計5G將比4G早2年達到10億簽約數。造成這一結果的關鍵因素包括多家手機廠商及時推出了多種5G機型,且價格下降速度也比4G手機更快,另外中國已經提前大規模部署5G。到2027年,5G將成為簽約數最多的移動接入技術,5G依然是擴展速度最快的一代移動技術。
2028年,移動數據流量的所有增長都將來自5G,而4G流量將會下降。全球移動數據總流量(不包括固定無線接入(FWA)產生的流量)預計到2022年底將達到每月90EB左右,預計2028年將增長近4倍達到每月325EB。
5G FWA連接數2028年將達2.35億
作為家庭和企業有線寬帶連接的無線替代方案,FWA是5G的主要早期用例之一,尤其是在沒有寬帶服務或寬帶服務匱乏的地區。
此次受訪的分布于100余個國家的運營商,有超過四分之三正在提供FWA服務。相比一年前五分之一的比例,現在有近三分之一的運營商在提供基于5G的FWA。愛立信對運營商提供的零售套餐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全球范圍內研究的310家運營商中,有238家(77%)提供了FWA服務。在過去的12個月中,提供5G FWA服務的運營商數量從57家(19%)增加到88家(29%)。在過去12個月新上線的5G FWA中,近40%位于新興市場。
在印度加快實施其FWA計劃及其他新興市場預期增長等因素的驅動下,預計到2022年底FWA連接數將超過1億;在2022-2028年期間FWA預計將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長,到2028年,全球將有超過3億的FWA連接,這一數字占固定寬帶連接的17%。在這3億多的連接中,5G FWA連接的數量預計到2028年將增長到2.35億左右,幾乎占FWA連接總數的80%。
中頻段對提供優質5G服務至關重要
隨著可用頻譜變得越來越多,更多的運營商將朝著使用所有三個頻段(低頻段、中頻段、高頻段)的方向發展,通過確保連接設備使用最合適的頻段,使5G服務能夠靈活地滿足不同需求的多種用例。
在愛立信看來,中頻段對提供優質5G服務至關重要。中頻段是提供5G體驗的最佳選擇,因為它既有高容量(支持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或
MIMO)又有良好的覆蓋范圍,在大多數市場都可以使用。到2022年底,全球5G中頻段人口覆蓋率(不包括中國)將略高于10%,而歐洲的中頻段覆蓋率將達到15%,但美國等領先市場已經達到80%。
對于5G頻譜的問題,愛立信認為,為了應對XR用例增加等導致的移動流量增長問題,在中頻段(2–7 GHz)增加可用頻譜至關重要。這可能在3.5GHz、4.5GHz和/或6GHz范圍內,具體取決于各個國家/地區。3.5GHz和4.5GHz范圍內的頻譜已經在世界許多地區獲得許可,并且有一個支持這些頻段的設備生態系統。目前正在討論在WRC-23上識別IMT的6GHz內的頻譜。6GHz是大規模協調廣域許可使用的關鍵機會,在許多情況下,是最后可用的中頻資源。
寬帶物聯網連接將占全部物聯網連接大多數
大規模物聯網技術NB-IoT和Cat-M繼續在世界各地推廣。在全球范圍內,124家運營商已部署或推出NB-IoT商用網絡,57家已推出Cat-M,56家已部署這兩種技術。通過這些技術連接的設備數量在2021強勁增長,預計到2022年底將達到近5億臺。網絡功能的增強推動了大規模物聯網技術的增長,通過頻譜共享實現了FDD頻帶中的4G和5G大規模物聯網技術的共存。
自2019年以來,通過2G和3G連接的物聯網設備數量一直在緩慢下降。直到2028年,這兩種技術(尤其是3G)的關閉率都將繼續上升,每年的負增長率約為15%。2021年,寬帶物聯網(4G/5G)連接數達到10億,超過2G和3G,成為連接蜂窩物聯網設備的所有技術中份額最大的技術。這部分主要包括廣域用例,它們需要比大規模物聯網設備支持更高的吞吐量、更低的時延和更大的數據量。支持10Mbps下行鏈路和5Mbps
上行鏈路速率的LTE Cat-1設備正在被廣泛用于各類用例。
因此,愛立信對寬帶物聯網(4G/5G)部分的預測結果已經上調。到2028年底,預計近60%的蜂窩物聯網連接將是寬帶物聯網連接,其中4G連接占大多數。隨著5G新空口(NR)在新舊頻譜中的引入,該部分的數據吞吐速率將大幅增加。到2028年底,寬帶物聯網(4G/5G)連接將占到全部物聯網連接的大多數。
【創意征集令】誰說電視只能“看”?萬萬沒想到智能電視還能這么玩——創意征集大賽!火熱進行中,打開創意腦洞!獲取豐厚獎金!
責任編輯:李楠
分享到: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流媒體網”的文章,版權均屬流媒體網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非本站出處的文章為轉載,觀點供業內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