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摩”首周 A股波瀾不驚
“入摩”首周,A股主要指數分化,滬指微幅下跌。
分析人士表示,在近期市場主線本就不甚明朗之際,上周兩市的震蕩,一定程度上為后市盤面平添了幾分不確定性,“五窮六絕”“魔咒”當前尚無法完全證偽。不過客觀來看,后市指數下行的空間已較為有限,機會大于風險。
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
6月首周,兩市主要指數有所走弱,盤面的震蕩和分化反映出此前回調中籠罩在投資者心中的陰影并未徹底散去,上證指數全周出現了0.26%的跌幅。受外圍市場影響,上周五,除家用電器外,板塊方面“全線盡墨”,加深了市場中本已濃厚的謹慎氣氛。
除了是6月首個交易周外,更受市場關注的,上周也是A股“入摩”后的首個交易周。
分析人士表示,上周兩市的下跌其實也并非意料之外,主要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近期市場情緒較為低迷對A股整體構成了一定拖累;其次,此前主動型資金已提前進場完成配置,因而在“入摩”后反應稍顯平淡。
盤面上看,滬指全周先揚后抑。周初盤面一路上揚,但終究未敵低迷的市場氛圍,伴隨著周四周五的回調,滬指整體收跌,交易量未見活絡。從滬指周K線軌跡來看,周線上呈現出三連陰的走勢,雖險守3000點上方,但形勢依舊相對嚴峻。
其實,作為“入摩”后的首周,盤面上雖然并未如投資者此前預期般出現“開門紅”。但正式納入MSCI對A股而言依舊意義重大。正如開源證券在研報中所言,從其他新興市場被納入MSCI的經驗來看,MSCI不僅帶來境外資金的中長期流入,而且還將帶來本地市場投資生態的變化,如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波動率和換手率降低、社會責任投資加大等。因而,正式“入摩”只是開始。
方正證券此前就曾強調,無論是國內經濟先行指標超預期,還是6月影響市場的幾個“靴子”將逐個落地,市場環境有望逐步改善,A股將“熬”過黎明前的黑暗,跌出來的系統性機會遠大于結構性風險。當前A股進攻型板塊表現較弱,防御型板塊表現較強,意味著大盤進攻的號角還未吹向,時空轉換還需等待,只要對比中長期跌漲幅比,就知道此時堅守的意義所在。
此外,近幾周市場雖連續回調,但基本面支撐猶存,市場仍有向好的基礎。“入摩”利好對短期行情的提振也許有限;不過,長期來看,對情緒以及投資方向上至少會產生積極指引。眼下,大盤重心不斷下降,指數尚在階段低位附近徘徊。正式邁入MSCI門檻的A股將呈現更多的機會,此時回落,或許就是擇股建倉的好時機。
不乏交易機會
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年初至今,市場波動顯著加大。以上證綜指為代表,其年初以來的振幅已超過了過去一年。今年以來,上證綜指振幅達到16.51%,而去年全年上證綜指從低點到高點的振幅也僅為13.98%。
不僅市場波動顯著加大,結構分化也呈現加劇的態勢。以上證50為代表的價值股和創業板指為代表的成長股,二者之間的輪動非常劇烈。這種整體振幅擴大以及風格上的劇烈變化讓投資者顯得不適應。但隨著CDR細則的正式落地,前有“入摩”加持后又CDR落地。A股“走出去”和“引進來”步伐同步提速,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在這樣的背景下,上述態勢有望出現一定程度的改善。
海通證券的研究指出,從其他新興市場的經驗中不難發現,外資投資者占比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市場中的投資者結構,市場風格將趨于理性和穩定。從A股的振幅和估值水平變化來看,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將使得A股市場整體振幅縮窄,估值回落。而外資進入過程中龍頭公司溢價將不斷提升,A股將發生結構分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價值龍頭股、大盤藍籌股的表現往往更佳。
此前,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也認為,相對于藍籌板塊而言,當前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已相對偏高。在市場化、國際化、規范化以及退市正常化的過程之下,雙向價值回歸正在進行,后市分化有望成為市場主線。細分來看,當前藍籌股下跌空間已比較有限,基本已經到位;不過,李大霄強調,部分高估股票的下行趨勢可能才剛剛開始。
整體而言,中金公司表示,到目前為止的大部分指標顯示,年初至今經濟的增長具備韌性。但一月底以來A股和港股盡管估值不高卻持續面臨壓力。A股上周震蕩,此前市場持續偏好的白馬藍籌股都遭到了拋售,顯示市場風險偏好繼續受到抑制。從盤面反映的情況來看,目前市場估值已經在歷史區間低位、市場情緒已經較為悲觀,短線來看在謹慎情緒未得到緩解之前,市場仍存在超調的可能。不過從歷史上看,市場短線極度的悲觀也往往意味著拐點的臨近。上周五A股日交易量已經跌至3500億左右水平,代表短線情緒已經較為悲觀。在沒有外部催化劑的情況下,短線交易量仍有繼續萎縮的空間,但給定目前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投資者在防止短線風險的同時也可以開始逐步關注入場機會,特別是中線依然受益于消費升級、產業升級與產業整合大方向的龍頭個股。
分化中“瞄”向藍籌
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上周兩市整體震蕩,滬指收跌。雖然“入摩”對A股短期提振效果低于市場預期,但長期而言,意義依舊重大,對市場情緒及風格選擇上仍會產生指引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市場資金繼續保持流出,悲觀情緒濃厚。隨著MSCI對部分A股建倉完畢,北上資金顯著流入中大藍籌,上證50流出比率顯著;融資余額方面,伴隨著大盤繼續,各指數均有輕微下降,其中中小創降低比例較低。
而基于2001年以來的A股數據統計分析,一季度小盤躁動是主旋律,隨著一季度收官,市場將逐步回歸理性,而中小創行情的拐點往往伴隨著相對盈利的大幅改善,顯然一季度的中小創行情雖伴隨基本面改善,但隨著財報披露低于預期,創業板前期更似反彈而非拐點。
從上述邏輯出發,以上證50及滬深300為代表的大藍籌絕對估值仍具優勢,但短期來看繼續拉升空間有限;反觀創業板,PE一度僅處于歷史15%分位左右并隨后迎來估值修復,但短期創業板修復空間依舊有限。隨著一季度創業板的反彈結束,截至目前PE處于歷史約15.4%分位,空間不大。而介于兩者之間的中證200及中證500指數,一方面同樣受到估值殺跌的影響,目前PE分別處于歷史約5.3%及8.4%分位,絕對PE分別約為16及23,中長期的配置性價比相對較高。
這一背景下,雖然近來市場走勢相對疲軟,但兩市第一高價股的貴州茅臺,卻依然受到市場各方的青睞。在這各方力量中,外資無疑成為股價走高的重要推手。有數據顯示,6月以來滬股通累計凈買入貴州茅臺近14億元。而且外資對貴州茅臺的最新持股比例已經突破7%,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分析人士表示,以貴州茅臺為首的白酒股“入摩”后率先創出新高,起到了非常好的帶頭作用,將刺激板塊內其他個股走強。在A股板塊輪動過程中,尤其在大盤近期持續調整的過程中,安全邊際較高的消費股后市有望成為“聰明”資金“抱團取暖”的首選對象。(作者:黎旅嘉 覃澤俊)
關鍵詞: 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