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庭女性主導了70%以上的消費,商家秉持“得女性者得天下”的理念
商家緊盯“她經濟”
繼“雙11”被炒熱之后,眾多商家又把目光瞄向了“圣誕節”“情人節”“婦女節”等備受女性關注的節日上,并展開了層出不窮的促銷活動。有不少商家認為,在市場上“得女性者得天下”。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但馬云除外,他成功的背后有千千萬萬‘買買買’的女人。”這雖然是句玩笑話,卻一語道出了女性在消費購物中釋放的強大能量。據國泰君安證券的報告顯示,近75%的家庭消費決策由女性主導,女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2014年中國內地女性經濟市場規模近2.5萬億元,而到2019年,這個數字或將增長至4.5萬億元。“她經濟”越來越強的生命力,成為消費領域各行業繞不開的焦點。
促銷緊盯女性消費
“不管你是‘孩他媽’‘軟妹子’或是‘女漢子’,只要你有一顆愛自己如初戀般的心,那么你就是受人敬仰的‘女神’!”每年“三八”節來臨之際,不論是線下的百貨商場還是線上的網購平臺,“女神”或者“女王”總是各類促銷標語上最常見的字眼,而眾多女性也在婦女節這天用“買買買”來犒勞自己。
“每年換季的時間都是女性服裝消費的旺季,加上‘三八’節,這個時候的商機很大,因此我們也提前推出了優惠活動。”重慶沙坪壩三峽廣場一家服裝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搶占商機,促銷活動從3月初便開始了,今年“三八”節期間店里的銷售額比平時增加了好幾倍。
事實上,不光是線下的商家搶占“三八”節的契機“撈金”,線上的商家更是推出了多種促銷玩法,并且這些線上線下的促銷玩法除了在“三八”節盛行之外,每逢圣誕節、情人節、母親節、七夕節等與女性沾邊的節日里也會出現。
“女性的錢比男性的錢好賺得多。”重慶大渡口區九宮廟商圈一女性服裝專賣店的負責人劉先生坦言,他以前是賣男士服裝的,但總是虧多盈少,這幾年著手做女性服裝了,生意還不錯。在他看來,只要能夠吸引女性消費者進店,其購買的可能就已經超過六成,每逢特定的節日,銷售成功的概率更高。
專做女性用品的線上賣家羅凌透露,今年“三八”節她店里的指甲油、面膜、口紅等銷量是平時的四五倍,今年甚至還出現了一款暢銷絲巾斷貨的情況。所以,今年七夕節來臨前,她還要多囤一些爆款物品,并且還要好好策劃一些促銷活動。
“她”來了“他”就來了
“從經濟學中的消費行為模式來看,女性被引導性消費的可能性高于男性。”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鐵崗曾表示,商家所推出的各種優惠打折都屬于引導性營銷。現代女性在家庭中說話越來越有分量,針對女性的營銷直接吸引了女性消費群體的同時,也間接地吸引了男性群體。男性為女性而消費正是所謂“她來了,他也就來了”。
此前,樂信發布的《2017中國分期購物行為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電商用戶中女性占比超過60%,男性用戶不到40%。該報告還指出,婚后75%的家庭總消費由女性做決策,不少女性在為自己購買商品的同時,也會捎帶著為家人選購。
“‘三八’節商場搞活動,有不少男性商品趁此機會進行了捆綁消費,買一件女性產品加29元就能多得一件男性產品。”重慶市民冉女士告訴記者,她自己買東西花了近2000元,不給丈夫和兒子買點心里有點過意不去,所以就順帶加了幾十元錢,多買了兩樣。
針對當前“她經濟”消費熱,記者近日在重慶大坪時代天街隨機采訪了幾位消費者。在學校上班的吳先生說,每到和女性沾邊的節日,商家的促銷手段可謂千奇百怪,一些賣場還打出了“歡迎男性陪同女性采購”的口號,將女性吸引過去“剁手”,很多男性也只好跟著“剁”。“商家這些促銷手段,抓住了女性的消費心理,也就抓住了男性錢包。”
采訪中,記者發現,每逢特定的日期,商場中的女性專柜前,不乏男性消費者的身影。“上個月的婦女節因為出差,沒給妻子送禮物,現在又快到她生日了,我買套化妝品和首飾補償一下。”從事銷售工作的劉海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到節日買禮物送妻子似乎成了一種潮流。
“別人都送,自己不送的話總感覺別扭,無關價格,主要是心意。”在劉海看來,很多情況下,女性特定日期做出的購買行為,并非她們真正需要,同樣,男性為女性購買的禮物大多也非必需品,換言之購買的不是商品,是享受的欲望。
供給質量有待提升
“每逢節日,預付式消費便進入高峰期,表面看起來預付的費用越多,享受的優惠也就越大,但其本質就是經營者將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當諸卡在身時,因為有些店誠信度不夠,商家經營倒閉追償難、消費維權舉證難等風險如影隨形。”記者從重慶市消費者協會獲悉,目前,預付式消費在百貨零售、美容美發、休閑健身等行業相當盛行,而此類消費維權案例一直是消費維權的重點。
重慶市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說,每逢和女性沾邊的日期,商家總在絞盡腦汁討好女性消費者,其中所含的貓膩也不少,因此廣大女性消費者需要警惕商家推銷中的“坑”。
“女性在購買力上有天然的軟肋,最顯著特點是看到商家打折促銷,就有購買欲望。不管是自己消費,還是給家人購買,只要覺得劃算就不吝消費。”從事銷售行業多年的潘兵表示,對女性來說,有些消費并不需要集中在特定的日期,在平日里也能享受到各種價格上的優惠,只是在“她經濟”這個特殊的市場環境下,才能造就“她消費”趨之若鶩和蜂擁而至。“‘她經濟’的火爆從另一個側面來說,是商家促銷策略的成功,盲目樂觀消費背后是‘她’的不理性。”
業界人士認為,目前女性消費過程缺少科學、健康、綠色的消費理念。不少女性對產品價值、性價比的認知不足,甚至和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已完全脫離,導致購買了很多高價不實用的產品。
此外,還有專家表示,“她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最大“痛點”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給還不盡如人意,因此,在提倡理性消費的同時,還應該加大“她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