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元宇宙概念火爆的同時,作為其技術支撐的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科技巨頭紛紛入局、資本市場狂熱追捧的當下,VR/AR產業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有專家表示,不管是VR還是元宇宙,發展的過程中因為有需求而互相促進,并且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解決行業的一些應用。
VR/AR再次被帶火
北京時間10月29日凌晨1點,2021年Facebook Connect大會上,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將改名為Meta,“Meta”取自“Metaverse”(元宇宙)一詞。元宇宙概念再次獲得全球市場關注。
根據東方財富App,10月29日消息發布后,A股元宇宙概念板塊、VR、AR等板塊在六天內實現了五連漲,其中元宇宙概念單日最大漲幅超6%,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板塊單日最大漲幅分別超過2%、3%。
元宇宙概念來源于科幻小說《雪崩》,描述了一個人們以虛擬形象在三維空間中與各種軟件進行交互的世界。國際數據公司(IDC)將“元宇宙”定義為與現實世界平行的,可提供游戲、購物、社交等沉浸體驗的開放虛擬世界。
與此同時,VR、AR帶著新的光環活躍起來。
“對于元宇宙,VR是其核心技術,也是人機交互的界面。可以說,VR產品的能力和客戶體驗是元宇宙成功的必要條件和決定性因素。”資深電信行業分析師馬繼華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IDC中國終端系統研究部分析師趙思泉表示,此番Facebook更名表明了其母公司加大布局和長期看好元宇宙相關產業的基本態度。作為連接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必要路徑,XR(VR、AR、MR混合現實的統稱)領域在半年來持續吸引了資本的熱度和各界的廣泛關注,為行業內硬軟件公司提供了更堅實的資本基礎和更寬容的研發創作環境。借元宇宙概念之火,XR產業“元”時代大幕已開啟。
參與者紛紛入局
在Facebook Connect大會上,Facebook宣布更名后,從硬件(新品AR/VR頭盔)、軟件(多款內容新作)、規劃(在消費者版本外重啟企業級VR應用開發)三大方面闡述了公司的戰略前景。此外,會上還公布了高端MR頭顯Project Cambria、全功能AR眼鏡Project Nazare,以及多款即將登陸Quest商店的VR游戲等。
其實,布局VR/AR產業的科技巨頭企業不止Facebook一家。
8月29日,VR創業公司Pico發出全員信,披露該公司被字節跳動收購。據悉,Pico將并入字節跳動的VR相關業務,整合字節跳動的內容資源和技術能力,在產品研發和開發者生態上加大投入。
近日,華為發布了基于虛實融合技術Cyberverse(河圖)的AR交互體驗App“星光巨塔”,提供了多種LBS(基于位置服務)的AR玩法。
同時有消息稱,蘋果AR/VR頭盔可能會在2022年推出。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曾在一份新的投資者報告中稱,由于設計復雜,蘋果的AR/VR頭盔預計將面臨生產延遲,可能要到2022年第四季度末才會開始生產其首款AR/VR頭盔。
“過去幾十年里VR行業內的公司數量比較少,應用場景也不好,這使得其技術發展較慢。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入局VR是一件好事,會促進這個行業更快的成長和發展。但同時我覺得我們也要注重基礎技術能力的建設,類似國外GPU(圖形處理器)技術、Unity3D、Unreal(虛幻引擎)繪制引擎技術,以及一些CAD、CAE大型軟件等,在這些點上好好發力深耕,開發我們自己的軟硬件系統,這樣在行業機會到來的時候才能夠抓住。”北京東方瑞豐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雷小永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我國已新增超3300家VR相關企業,平均每天新增超12家。其中在4月新增VR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530家。值得注意的是,伴隨元宇宙概念興起,相關企業間的競爭及風險也將增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VR相關企業超2萬家(全部企業狀態),其中被吊銷或注銷的VR相關企業已超2800家,占比約14%。
“對于VR和元宇宙,資本跟風傾向很嚴重,大家都怕失去風口,大部分資金也只是為了不錯過機會在防御,也有一部分是出于給資本市場講故事的需要。關鍵要看資本的堅持程度和資源投入力度。”馬繼華表示。
是風口還是泡沫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虛擬(增強)現實白皮書(2021)》中提到,2020年全球虛擬現實市場規模約為900億元,其中VR市場620億元,AR市場280億元。預計2020-2024年全球虛擬現實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約為54%,其中VR增速約為45%,AR增速約66%,2024年兩者份額均為2400億元。
根據國際咨詢機構IDC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市場VR頭顯預計出貨837萬臺,其中中國市場2021年VR頭顯預計出貨143萬臺。未來五年,中國市場VR出貨復合增長率為69.4%,AR頭顯復合增長率為109.9%。
已有多年發展歷史的VR/AR產業,在這個時候重新獲得市場關注,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
“不管是VR、虛擬世界,還是元宇宙,發展的過程中因為有需求而互相促進,并且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解決行業的一些應用。例如最初我們涉及VR航空領域,是要解決地面訓練飛行員的問題,后來有實驗室其他老師研究應用在醫學領域的虛擬手術、虛擬實驗中。未來的VR技術會把交互做得更加真實和自然,比如人們可以遠程對一架虛擬飛機進行虛擬裝配等。”雷小永告訴記者。
“目前VR的實際體驗遠遠談不上友好,更沒有達到用戶的預期,需要更大力度的技術投入和應用開發。元宇宙的概念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和社會關注,有助于VR技術的成熟。”馬繼華表示。
“VR設備在未來還是有可能成為像智能手機一樣被人們依賴的終端設備。例如Facebook Oculus Quest 2設備里就有高通驍龍XR2計算平臺,相當于把手機塞到了VR設備里。與此同時,VR設備還有號稱‘解放雙手’的能力,其三維空間內的交互手段比手機方便多了,而且在手機功能之外還多了很多新的功能,取代手機是很有可能的。”雷小永表示。
(記者 趙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