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一年。欲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各行各業都以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守牢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
目標明晰方能精準施策。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建設農業強國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脈相承,產業是基礎,企業要有所作為。而保險企業在此過程中可從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等維度發揮重要作用,利用自身專業所長持續助推鄉村振興的深度和廣度,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白濤建議完善保險參與防返貧工作長效機制
近年來,農業保險保障已經覆蓋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等多個領域,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探索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開發一攬子三農風險解決方案,服務農民、農村、農業整體風險保障需求……
保險業持續加大產品服務創新,全面強化“三農”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在服務農業強國建設、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盡管如此,保險業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實踐中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不足,特別是保險在防返貧中的作用有待強化,涉農保險覆蓋面不足,鄉村產業發展保障水平不高。支農惠農方面,保險行業還可以做得更多。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白濤在《關于進一步發揮保險功能全力服務鄉村振興的提案》中提出針對性建議:一是完善保險參與防返貧工作長效機制。建議各級政府明確將保險作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重要政策工具,把保險納入鄉村振興規劃,在政策指導、資金安排、工作協調、數據共享等方面給予支持。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等參加商業保險進行適度補貼。
二是進一步優化農險支持政策。建議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優化補貼機制,推進擴大三大主糧的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的覆蓋面積。加強農業保險政策支持的精準度,動態調整省級財政獎補險種目錄,完善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獎補分配方式。不斷完善對高標準農田、種業發展等保險支持機制,明確資金來源和各方責任,提高市場主體參保的積極性。
三是引導金融保險資源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推進政府與保險、銀行等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探索更多可持續、可復制的“銀政保”、“訂單農業+保險”、“保險+期貨”等農村金融創新試點,通過保險的增信功能,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鄉村產業發展。
四是加快構建農業基礎數據共享機制。推進財政、農業、林業、國土資源等職能部門的數據開放和有效對接,支持保險機構依法合規運用數據,進一步加大涉農保險產品服務創新力度,更好支持“三農”發展。
金融保險助力鄉村振興“含金量”足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工程,更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需要。
農業保險作為支農惠農富農強農、穩定農民收入預期的一項重要政策舉措,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被賦予重要使命。農業保險是農業生產的“穩定器”,有了它,農戶生產時“底氣更足”“腰桿更硬”。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從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等方面進行了部署。白濤委員提出的完善保險參與防返貧工作長效機制,正是對該部署的最佳回應。
為解決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中國人壽積極推進大病保險工作,扎實推進健康險業務扶貧和防返貧體系建設,經過多年實踐已成為大病保險主要服務商。
通過中國人壽持續創新推進農業保險及大病保險工作,如今已為農民生產以及生活提供覆蓋面更廣、保障程度更高的保險服務。2022年,中國人壽涉農保險保障超35萬億元,承保超3億人次,在全國承辦200多個大病保險項目,其中近80%的項目設置幫扶傾斜責任,十年來累計賠付超1600億元,有效緩解了因災因病因意外返貧問題。
金融保險支持鄉村振興,其另一關鍵任務是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基于此,中國人壽保險資金投資支持鄉村振興存量規模近900億元,集團成員單位廣發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超1475億元,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宏觀來看,整個保險行業還可以做得更多。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全面振興見實效,需各方力量的積極參與、共同推進。未來如果能加快構建農業基礎數據共享機制,與農業、林業等職能部門的數據有效對接,保險機構方可依法合規運用數據,進一步加大產品創新力度,讓金融保險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再上新臺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