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意外地,無論是天貓還是京東,今年雙11大促的成交額再創新高,而超過7600億元的全網成交額更是讓全場嘩然,在疫情之下的數字經濟爆發出的強大動力,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今年的社會經濟整體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擴內需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曾經在擴內需上占據重要地位的旅游業及服務業還未完全恢復元氣,而數字經濟快速“接棒”成為擴內需的抓手,則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今年雙11從成交額來看,存在著一定的因促銷周期更長而帶來的數字增長,也被外界質疑成交量存在“水分”,但是超過7600億元的全網成交額的背后,卻是廣大消費者真真切切的消費需求,而且從各種的“雙11吐槽”看來,數字經濟下的消費需求還遠遠沒有被滿足,一方面在提醒平臺和商家在消費體驗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預示著消費者在消費需求端的巨大潛力,也為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值得留意的是,無論是天貓還是京東,根據其公布的雙11成交額來看,增速都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這無疑發出了一個明顯的信號:數字經濟正加快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正在快速提升在社會經濟中的占比,這也代表了消費趨勢的進一步改變。
從今年雙11的消費趨勢來看,大到汽車樓房,小到一條充電線,通過在線消費實現消費需求的范圍和維度越來越深也越來越廣,而借助雙11的12年來的市場培育,在線消費的普及程度也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數字經濟的后臺支撐能力也越來越強,這些都是雙11為社會經濟帶來的積極推動和影響。
一年一度的雙11消費盛宴終于落下了帷幕,但是每一年雙11對社會經濟帶來的改變和烙印都不會消退,從頂住了訂單峰值的云技術,再到全球最大的物流體系的支撐,雙11的成交額背后,代表已經不僅僅是消費需求的層面,更重要的是雙11也為數字經濟的底層服務提供“練兵場”。
數字常常是雙11最受關注的部分,但相信在亮眼的數字背后,雙11為社會經濟帶來的意義會遠超數字本身,也會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推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