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磁子二維電路模擬成功
所有電子設備都離不開芯片以及由芯片組成的集成電路,目前電子開關元件通常通過三維即所謂的橋結構連接。而德國凱澤斯勞滕技術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更有效的辦法,他們用磁子(又稱玻爾磁子)取代電子,并通過模型,首次展示了如何在集成振幅回路中使這些磁子形成電流,且只在二維尺度上與元件連接。該研究已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
這項研究工作由凱澤斯勞滕技術大學安德列·丘馬克教授負責,論文第一作者是來自中國的博士生王齊。丘馬克稱,電子電路是當今通用電子產品的基礎,物理學家正在開發新一代電路,其中就包括他們正在從事的研究。他們采用磁性材料的自旋波傳遞信息,這種波的量子粒子就是磁子。與電子相比,磁子可以傳輸更多的信息,消耗更少的能量,產生更少的廢熱,這可以使計算機變得更快,功能更強大。
王齊介紹說,如同普通電子電路一樣,為了連接各個開關元件,需要導體和所謂的線路交叉節點。在模擬研究中,他們成功地開發出了一個磁子交叉節點。當兩個磁導體極其靠近時,粒子波的能量就會從一個導體傳輸到另一個導體。這一原理在光學上早已應用,如利用光纖來傳送信息。
這種集成磁角動量電路的特殊之處在于,其可以在沒有三維橋梁結構的線路交叉節點使用,而在經典電子電路中,必須有三維橋梁結構的線路交叉節點,才能確保電子在多個元件之間流動。王齊說,他們的電路使用二維平面布線,磁子導體只需要靠近在一起,這個“接觸點”被稱為定向耦合器。研究人員將借助這個模型設計出第一個磁子電路。
丘馬克表示,對于未來計算機組件的生產,這些新穎的電路可以節省材料,從而節約成本。此外,模擬元件的尺寸控制在納米尺度范圍,可滿足更先進的電子元件要求,畢竟磁子芯片的信息密度比電子芯片要大很多倍。(記者 顧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