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風云衛星 我國預報能力進步快
臺風預報難,究竟難在哪兒?歐波表示,由于臺風的生消發展和移動變化多與海洋有關,且活動區域又大都在遠海,氣象觀測手段不像陸地上那么多樣,實況來源少、信息量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臺風的預報能力。
“與西太平洋臺風相比,南海臺風就相對難報一些。”張玲說,這是因為在南海生成的臺風一般強度相對較弱、生命史也比較短,主要是因為南海及周邊海域生成的臺風距離陸地較近,此類臺風還沒能發展到很強就碰到沿海和陸地了,臺風受到下墊面地形摩擦作用后,其強度往往會較快地減弱。
另外,南海臺風往往高低層引導系統不同,導致臺風結構不對稱。一般情況下,南海臺風中高層位于南亞高壓的南側,盛行東北風,而低層受南海季風影響,盛行西南季風,高低層引導系統不同,臺風結構往往不對稱,所以不容易發展到很強,加之周圍環境引導系統比較弱,所以也不太好把握它的走向,而且南海臺風往往生成不久就登陸了,留給預報員的反應時間也有限,所以情況比較復雜,相對難預報。
欣喜的是,在歐波看來,這些年隨著風云系列氣象衛星的業務化應用越來越深入,特別是新一代風云四號A星也已經在2016年發射成功,陸續還會有新的氣象衛星投入業務使用,這些衛星將提供分辨率更高、時效性更強的觀測資料,為臺風的定位、定強以及預報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手段支撐。
特別是近十余年來,隨著我國自主研發數值預報系統的不斷改進以及立體探測手段的不斷豐富,我國的臺風預報能力進步很快。據權威部門統計,我國24小時臺風路徑數值預報誤差,已經由2003年的145公里逐漸減小到2016年的66公里。“就臺風路徑預報能力來講,我國現在的預報水平已處于國際先進行列,一點兒都不比美國、日本差。”張玲說。
相關鏈接
臺風并非百害而無一利
氣象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密切相關,臺風是夏季常見的天氣系統,因其強風暴雨的特點,破壞力巨大,經常給沿海各地帶來巨大災害。目前,我國將臺風預警信號分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四級。
孟子曰:“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歐波表示,簡單地說是君子要遠離危險的地方,深入理解起來,一是防患于未然,預先覺察潛在的危險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一旦發現自己處于危險境地,要及時離開。氣象工作者正是利用各種技術手段,盡早發現、準確預報、及時提醒“危墻”信息,公眾也需要不斷學習、掌握理解和正確響應這些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
“雖然臺風經常被當做一個破壞分子,但它也并非百害而無一利。”歐波說,它攜帶的充沛水汽和大范圍、長時間的活動,不僅可以帶來緩解旱情的降水、消除長時間的晴熱高溫,風力發電企業也可以充分利用它外圍風圈范圍和活動軌跡,抓住有利時間窗口,增加風力發電作業、提高生產效率等。付麗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