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春天,一系列新行動、新舉措、新規定推動著美麗中國建設加速前進。“我們要攜手行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響亮口號,如今正在行動。
制度建設進展快
4月,中國迎來環境保護稅首個征期。以環保稅取代排污費,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是中國推進綠色發展、向現代治理手段轉變的一項重要舉措。
4月1日上午,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從上海浦東新區稅務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張嶄新的環境保護稅稅票。這是全國開出的首張環境保護稅稅票,標志著中國首部體現“綠色稅制”的單行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順利實施,也標志著環境保護費稅制度轉換在基層正式落地。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認為,環境保護稅的征收不以增加財政收入為目的,其生態意義遠大于稅收意義。
與此同時,4月1日起,由原環保部發布的1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正式實施。北京林業大學環境與工程學院教授贠延濱向本報介紹:“這13項標準為規范環境監測工作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標準。”贠延濱說,13項標準包含對水質、環境空氣、土壤沉積物中污染物檢測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13項標準是官方認可的快速測定方式,與時俱進,與現有的科學技術方法相匹配。對污染的測定更加便捷迅速,提高了監測效率和結果的準度。
義務植樹干勁足
4月2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率先垂范,與首都各界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祖國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
植樹期間,習近平同參加植樹的干部群眾談起造林綠化和生態環保工作。他強調,植樹造林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今天,我們來這里植樹既是履行法定義務,也是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福祉的具體行動。
4月1日,北京迎來第三十四個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日。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春季,北京共有128萬人次參加了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栽植各類樹木61萬余株,挖坑60萬個,養護樹木602萬余株,發放宣傳材料90.9萬份。
而在3月31日上午,連續舉辦十七年的部長植樹活動,在北京市朝陽區十八里店丹楓公園地塊熱火朝天地舉行著。151名部級領導參加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為首都再添新綠。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表示:“到2035年,要力爭經過全民動手,(森林覆蓋率)爭取達到26%;到2050年,那時候我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了,林業也不能成為短板。所以,我們還要做很多的、長期的工作。”
環保督察力度強
日前,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啟動了“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這次專項行動將對全國所有46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84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全面排查,堅決查處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問題。
目前,“綠盾2018”已制定出明確的行動時間表。5月底前,全面印發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問題清單;年底前形成本次專項行動總結報告,向國務院報告,并向全社會通報。
此外,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中國明確自今年起實行黃河禁漁期制度,每年4月1日12時至6月30日12時為禁漁期,禁止所有捕撈作業類型。
清新四月,環保先行。贠延濱認為,無論是環境保護稅、綠盾專項行動,還是13項國家環境保護新標準,都是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的必要措施。他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進入快車道。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4月16日 第 02 版)
關鍵詞: